怀孕超35周孕妇拒下飞机引争议,这真不能说“不出声就没事”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11月10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一位孕妇登机后告知空乘人员自己怀孕超35周,要求被照顾,结果却被劝离下飞机。11日上午,该趟航班的乘客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孕妇乘客因拒绝下飞机,与空乘人员发生争执,最终警方介入后该孕妇才离开飞机,因此航班延误了一个多小时。(据11月11日极目新闻)

据该趟航班上乘客张先生(化姓)称,该名孕妇跟空乘人员说她孕周超过35周,要特殊照顾她,要是出了什么事得负责任。这一言论和行为,引发网络热议。有网友认为,该孕妇如果预知自己可能有危险,就不应该上飞机,拿未出生的宝宝的安危去威胁航空公司,实在不妥;也有网友表示,如果该孕妇不出声,不要求特殊照顾,说不定也就顺利飞了,非要特殊照顾,反而把事情搞麻烦了。

必须强调的是,航空运输有其运行规范,尤其是对孕妇这样的特殊旅客。西藏航空的规定也很明确:怀孕满35周及以上的孕妇、产后不足7天的产妇等群体,出于安全考虑不提供运输服务。这一规定并非“冷血”,而是基于飞行安全与旅客健康所设的保护性措施。飞机起降时的气压变化、颠簸风险、紧急情况下的医疗救援难度等,都可能对孕晚期的孕妇及胎儿健康构成威胁。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航空公司要谨慎考量,无可厚非。

该孕妇明知身体情况特殊,却非要突破规则登机并要求“特殊照顾”,甚至以“出事要负责”施压,实则是将个人健康风险转嫁给航空公司与其他乘客。试想,若航司妥协允许登机,飞行途中突发意外,机组是否真能承担医疗责任?其他乘客的时间与行程又该由谁补偿?每个成年人都是自身安全和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个人去评估风险,尊重规则,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为方式,而不是将所有责任都寄望于“特殊照顾”。

至于部分网友所说的“不声张就没事”,这种侥幸心理也不可取。有句话说得好,每个看似离谱的规定背后,都是深刻的教训。隐瞒或许能暂时“过关”,但万一在高空发生意外,后果恐怕是难以承受之重。公共安全规则制定出来,就是用明确的边界守护多数人的权益,若是人人都绕着规则走,那公共秩序不就乱了套吗?真正的自我保护是敬畏安全,尊重规则,而不是靠“走捷径”来达成目的。

此次事件中,机组人员坚持原则、警方介入调解,正是对规则刚性的维护。而其他乘客的耐心等待,也体现了对公共秩序的尊重。公共服务要有温度,但也必然有尺度,能为特殊群体提供便利,但无法为所有风险“兜底”。我们每个人既是服务的享有者,也是秩序的维护者。孕妇可选择更安全的出行方式,航空公司可优化规则解释与沟通,其他乘客也可多一份理解与包容。唯有如此,公共空间才能既井然有序又暖意融融。

(来源:极目新闻)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