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化为"连滚带爬"表述道歉:一时气愤的遣词

原标题:郑智化为连滚带爬表述道歉

“郑智化登机”视频疑似曝光引发讨论,深圳机场回应将核实流出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郑智化登机”视频疑似曝光引发讨论,深圳机场回应将核实流出情

10月27日,郑智化发文道歉:连滚带爬的用词,是我登机过程不顺,一时气愤的遣词,这个我必须为我的用词道歉,这次帮我推轮椅的小哥服务非常好,甚至直接搀扶我的腿进机门,在此向各位服务人员一并致谢,希望不要因此对服务人员造成不好影响。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郑智化微博发文截图

延伸阅读

郑智化吐槽深圳机场舆论反转,焦点应回到无障碍环境建设

极目新闻评论员屈旌

10月25日,台湾残疾歌手郑智化批评深圳机场“无人性”,逼行动不便乘客“连滚带爬”登机。机场方面深夜道歉,承诺立即改善。

26日,郑智化登机的监控片段曝光,舆论风向随即反转。有网友质疑,深圳航空企图洗白,流出的监控视频经过剪辑,郑智化登机的过程少了数十秒。也有网友认为,“郑智化的表述过度夸大”“受伤害的是帮助了他的工作人员”。(据10月27日大河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监控画面显示有4名工作人员对郑智化进行协助

据机场公布的监控画面显示,升降车与舱门确实存在高度差,但也有4名工作人员对郑智化进行协助。虽然他需要拄拐在搀扶下进入客舱,看上去有些艰难和窘迫,但确实没有“连滚带爬”。至于郑智化所控诉的“升降车司机冷眼旁观”一事,视频中并没有呈现。

机场方面解释称,飞机动态荷载需保持20厘米安全高度差,防止设备刮碰。以上信息公布之后,舆论对郑智化的态度从心疼转向质疑。

之后,郑智化又发文吐槽多地机场对残疾人士刁难,苛责。如要求其金属支架鞋过X光、要求托运拐杖、检查支架耗时过长等等,但他的这番话并没有换来同情和共鸣,反而引来了更多反驳。

有民航从业者科普称,被指责为“刁难”的安检程序,其实是民航安全用鲜血换来的教训。针对金属支架鞋这类医疗设备,安检员通常会用手持金属探测器进行复查,部分机场可能要求出示医疗证明,但多数情况下不会影响登机。

至此,舆论发生了颠覆性的反转,网友从支持郑智化转为共情民航基层工作人员,认为“按规矩办事不该被骂”,还有人嘲讽郑智化“耍大牌”:“不是唱着‘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吗?怎么遇到这么点困难就怨天尤人?”这样情绪化的讨论,其实已经偏离了正轨。

残障群体的出行便利和尊严,不可能靠夸张事实的“小作文”来保障,当然也不能靠残疾人自己“励志”来实现,将郑智化遭遇的不便和民航基层工作人员的辛苦强行对立起来,过于片面极端,只会激化矛盾,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的进步。

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如果不将郑智化视为一个台湾知名歌手,而是将其看作一个普通的残疾乘客,他的出行感受是否会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他的诉求又是否能得到如此快速的回应?

据红星新闻调查显示,多地机场虽提供轮椅服务,但需旅客提前预约,且最终执行效果多依赖航司人员的责任心,流程比较繁琐。而相对飞机来说,高铁的无障碍服务更为成熟,购票时系统可自动识别身份并分配无障碍车厢,无需额外申请,出行体验更顺畅。

这种差距不在技术难度,而在服务理念,民航业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确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航司与机场的服务的确也需要进一步的优化,这不仅仅关乎郑智化一个人,更关乎广大残疾人群体是否能体面,便利地搭飞机,才是值得公众聚焦的公共议题。

值得欣慰的是,这场争议让改善无障碍服务的议题再次进入公共视野。今年正式实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体现了国家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权益保障的重视,但法律条文要转化为每个有需要的人的切身体验,还需要更多细致的工作。

安全规范与人文关怀从来不是单选题,机场是社会文明的一大窗口,更需优化服务流程,升级设施设备,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出行不便的人士,能平等、充分、便捷地享受航空服务,消除那道让旅客不适的“高度差”,更消除对待不同旅客时的“温度差”。

同时,社会舆论也应以更平和、更理性的心态看待残疾人出行时可能遇到的困难,不过度渲染“被歧视”的悲情,也不要轻易给残疾人贴上“矫情”的标签,不因名人发声才临时关注残疾人权益,也不因情绪反转就忽视真实存在的服务短板,共同努力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让生活少一些阻碍,多一些关爱。

上一篇:广西忻城县通报2名少年失联:遗体已找到 排除刑案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