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中国人民银行9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0.5万亿元。单月来看,8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0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100亿元,处于今年以来较低水平。这一数据引发市场对居民储蓄行为和金融市场资金流动的关注。

图源:东方IC
从部门结构看,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表现突出,成为当月存款增长的主要支撑。数据显示,8月非银存款增加1.2万亿元,较2023年同期多增5500亿元,延续了7月以来的高增长态势。相比之下,居民部门存款增长明显放缓,当月仅新增1100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6000亿元,同比降幅较7月有所收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华创证券在最新研报中分析指出,居民存款增长明显偏离季节性表现,可能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2023年是定期存款增长的“大年”,当前可能正处于定期存款集中到期的高峰阶段;另一方面,近期权益市场情绪回暖、股指有所修复,可能推动部分居民将存款转移至证券账户,形成“存款搬家”现象,具体体现为非银机构存款增加及证券保证金类活期资金上升。
该机构进一步表示,居民储蓄意愿的变化与资本市场表现密切相关。随着政策持续发力、市场信心逐步修复,A股市场8月以来显现企稳迹象,吸引部分资金从银行体系流向投资市场。此外,理财、基金等产品的收益率回暖也可能对居民资产配置行为产生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金融数据反映出居民资产配置正逐步多元化,不再过度集中于定期存款,而是根据市场行情灵活调整。这一变化既有助于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直接融资发展,也对金融机构负债结构管理和产品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尽管住户存款增速阶段性放缓,但整体金融体系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下一步,市场将关注“存款搬家”现象的持续性以及对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银行负债成本的影响。在当前复杂的内外部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的精准有效和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将成为平衡资金流动与金融稳定的关键。(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