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看懂了袭人与薛宝钗的针线外交?人情与利益的交换不要太露骨

贾府内部有木石姻缘与金玉良姻之争,虽说真正的主导权在贾母、贾政和王夫人手中,但每个人其实都有立场。

既有像小厮兴儿这种代表底层认可木石姻缘,说老太太一做主,在没有不成的立场。也有袭人这种认可薛宝钗为人处世,更希望金玉结为夫妻的。

袭人支持薛宝钗并不是秘密,这从她在第三十二回背后与史湘云议论林黛玉也表现的清楚。但凡袭人心中有一点取向林黛玉,根据当时的礼教规矩,她都不能那样肆无忌惮的议论未来的“主母”。

袭人与史湘云一唱一和议论林黛玉懒针线和小性儿,都表现出明显的排斥感。站在她的立场,未来笃定要给贾宝玉作妾,自然希望正室能像薛宝钗那样大度宽容,而并非像林黛玉那样敏感善变。这也从她一直夸奖薛宝钗:

“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会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

袭人的倾向性特别明显,她挺钗抑黛的立场也很明确,就是要为自己寻一个大度的主母,好让自己余生好过。问题是袭人忽略一点:林黛玉对她早有认可,并当面以“好嫂子”称呼她,认可她与贾宝玉的关系。但薛宝钗却始终都没有这种表示。

而且袭人性格与林黛玉互补,但却与薛宝钗重叠。既生钗又何须袭?所以,袭人最终在贾宝玉迎娶薛宝钗后被外嫁给了蒋玉菡,说明袭人已没有了价值。

袭人可不知道她的未来事。所以她选定了薛宝钗,也就开始了“外交”亲近的活动。而女儿之间的行为,无外乎女红针线为媒,趁机拉近乎。

第二十四回提到,贾宝玉从北静王府回来,正要洗澡时,得知袭人被薛宝钗请去打结子。这次算作是薛宝钗主动拉拢,袭人从善如流。表明双方关系走近,薛家有借与袭人交流感情之便,维系与贾宝玉怡红院的关系,并掌握更多贾宝玉的情况。

到了第三十五回,袭人便投桃报李,央求贾宝玉向薛宝钗借莺儿来给打络子。

袭人笑道:“可是又忘了。趁宝姑娘在院子里,你和他说,烦他莺儿来打几根络子。”宝玉笑道:“亏你提起来。”说着,便仰头向窗外道:“宝姐姐,吃过饭叫莺儿来,烦他打几根络子,可得闲儿?”宝钗听见,头道:“怎么不得闲儿,会叫他来就是了。”

薛宝钗请袭人打结子,袭人请莺儿打络子,本就是一样东西,都是中国结。但其实她们各自都会,也不需要真求人。或许莺儿心灵手巧,着实打得花样更多更好。可曹雪芹的目的,实际是通过“打结子”“打络子”作隐喻,暗示袭人与薛宝钗的关系。

“打结子”,是薛宝钗求袭人帮忙,代表她主动拉拢“勾结”袭人,与之结交之意。

“打络子”,是袭人求莺儿帮忙,代表笼络和拴住之意。所以,后面就提出要给通灵宝玉重新打络子,薛宝钗并提出了用金线的方式,对应的就是金玉良姻之事。

而打络子与打结子,看似薛家与袭人交往,实际更深层的促进了薛宝钗与贾宝玉的接触。包括莺儿提到的薛宝钗的几个好处,成功引起了贾宝玉的好奇。而薛宝钗便借机堂而皇之回到怡红院再与贾宝玉接触,并提出将玉重新打络子的主意。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薛家用这些小功夫不断的将一根根“丝线”缠绕向贾宝玉和怡红院,正是他们图谋金玉良姻的步步为营写照。

可以说薛家一刻没有停止谋求金玉良姻,而袭人也被人家“花大饼”的表现而迷惑。尽管她的立场不重要。但也代表了贾府相当一部人的立场和选择。俗话说“有眼不识真香玉”,事实证明他们最终选择错误了。

袭人尽管选错了,但她却也通过侧面外交,获得了薛家的支持。王夫人提议给袭人姨娘待遇时,薛姨妈鼎力支持,就说明王夫人的决定,肯定之前也受了薛姨妈的影响。这也是袭人的女红外交,高明之处。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vx公众号:君笺雅侃红楼)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发布于:辽宁

下一篇:亿缕阳光|爱在点滴间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