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致谢讲述下煤窑、专升本经历走红 当事人回应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张稳 记者 张旭 报道

近日,一篇讲述作者“专升本、下煤窑、绑钢筋、铺沥青”经历的博士论文致谢在互联网走红,引发无数网友关注和讨论。

7月16日下午,上述致谢的作者告诉海报新闻记者,他并不喜欢用苦和难来描述事情,并且当时的他也没觉得苦,只是没有更多选择,只能死打硬拼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作者同时表示,“挖煤小伙”这个词并不符合事实,也不是他的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引发广泛关注的博士毕业论文致谢(图源当事人社交账号)

由于作者不愿透露个人信息,本文暂用“秦奋”代指作者。

秦奋于2020年9月进入北京工业大学攻读工学博士学位,并于今年6月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在博士论文致谢中,秦奋称自己的家乡在小山村,12岁时开始跟着老爸下小煤窑挖煤。17岁高中毕业,19岁再次高考500多分上了专科,而后专升本学习地质工程,研究生学习采矿工程,博士期间曾在新疆待了一年。

秦奋称自己做什么都比别人慢一些,读研二时才有了第一台电脑,申请了两次才有了读博的机会。不过,他在高中毕业后就没有让父母有太多的负担,每年的寒暑假都在打工。“上海电子厂的车床工,焦作化工厂建筑工地绑钢筋,邯郸高速公路铺沥青,晋城煤矿上扛炸药,鄂尔多斯红庆河煤矿干掘进,学校里的面食馆、饺子店,提桶清理桌子。”

在这篇致谢中,秦奋感谢了导师、课题组老师、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以及专科、本科室友和父母、女友等。记者注意到,他在致谢中,不仅感谢了导师指导他的学业,还提到导师在他刚入学没钱吃饭时资助他生活费。他还特别提到了本科室友对他的帮助,“感谢我的本科室友某某,使我考研时可以不去食堂打工,我读研时还送给我人生中第一部手机,现在唯一的两条裤子有一条还是他的。”

有网友评论:他走的每一步都踩着生活的荆棘,却把坚韧酿成了光,原来命运真的会给拼命的人开一扇窗。

一路从专科到博士毕业,究竟是什么样的动力支撑他一路战胜这么多苦难走到了现在?面对记者的问题,秦奋说,在他们那里,想要走出小山村,除了上学没有更好的路可走。“我爸和那些叔叔们,那时候除了种地就是在矿上干活。我觉得需要换个活法。”

不过,秦奋表示,他不喜欢用苦和难来描述事情。“当时也没觉得苦,没有很多选择,只能死打硬拼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他认为,求学时那些体力劳动不值一提,对韧性的锻炼和行业的了解是有益处的,至于什么人前的尊严,他好像没有什么感觉,一双穿了7年的破洞鞋子现在依然穿。同时,秦奋表示,他不建议用“挖煤小伙”来形容他,因为这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他的本意。

秦奋认为,对他来说,最困难的阶段是他读博的时期,因为想要正常毕业非常困难。“(我)度过的方法,靠大量文献的阅读,靠数据的认真整理和分析,靠导师的指导。”

秦奋说,生活里他是一个很乐观的人,万事不发愁,从没有皱过眉头。直到现在,他也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不玩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曾在建筑工地绑钢筋、高速公路铺沥青、煤矿上扛炸药(图源当事人社交账号)

有网友评论:他感谢了一路走来遇到的所有人,却唯独没有感谢一直坚持的自己。为什么没有感谢自己?秦奋说,那是因为没地方写了,其实有很多细节都被他删减了。

对于那些和曾经的他一样正在赶路的人,秦奋说,迷茫和焦虑没有任何用,思想先行,行动至上。在调查研究清楚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方向以后,就死打硬拼去深耕,提高专业素质和对这个行业的判断与认识,然后就是等待和争取机会。“我们的人生境遇和教育背景不同,或许有很多别的更好的选择,但是首要问题就是把眼前事情或者说被逼无奈要做的事情去认真做好。态度比能力和水平更重要,这个态度就是用心和执着。有一句我常说的话和大家共勉:吃饭时候好好吃饭,睡觉时候好好睡觉,该干嘛时候果断地坚决地有策略地去干嘛,不怕。”

记者注意到,秦奋还在论文致谢中提到了自己专科的室友某某博士。对此,秦奋表示,对方更加务实,在博士毕业之后去了英国进行长期的博士后研究,不过他们经常在微信上交流。

至于他的故事为何会引发广泛关注,秦奋认为,更多的应该是猎奇心理,看到这种少见的一时新鲜或感动,可能不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任何影响。他认为重要的还是成体系、有逻辑地构建自己的思想行为模式。

他还专门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回应称:“应该是12岁挖煤又到博士这个标题符合新闻传播的规律,能够吸引到眼球。诸君要知道,网络上这样一个片段的、标签化的、有违事实的信息,一阵风而已,重要的还是做好眼前的学习和工作。”至于他的个人信息,如几岁挖煤、从事什么工作等,纠结这些完全没有意义。“愿我们都把网络当作学习进步的工具,面对真实的生活。”记者注意到,目前,他社交账号里的内容,已经全部清空。

最后,用秦奋博士论文致谢的最后一句话,与诸君共勉: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相关新闻

博士生论文答辩和再次评审均过80分 却被暂缓授予学位

近日,甘肃农业大学博士生张先生向极目新闻反映,自己在博士论文答辩环节得分为84分,经专家组再次评审,他最终得了80分,学院复核决定暂缓授予他博士学位,而最终得分70分的学生却通过了复核,他认为自己遭受了不公平待遇。他认为,学院指出的论文问题是“鸡蛋里挑骨头”,在决定哪些博士生暂缓授予学位时,存在选择性、针对性和随意性。

6月20日晚,该校动物医学院一名包姓负责人表示,博士生希望早点毕业,可以理解。保证博士生论文质量,是提升博士培养质量的一个体现。如今,本科生的论文都会被教育主管部门抽检,研究生阶段的论文、科研更应该严格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先生的分数(受访者供图)

论文答辩和再次评审均过80分,却被暂缓授予博士学位

张先生本硕博均在甘肃农业大学就读。他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作为该校动物医学院2025届兽医博士,他已顺利拿到毕业证,但被暂缓授予兽医博士学位。

张先生称,经过4年的学习,他完成了关于动物临床实用性的研究,撰写了学位论文,并按照学校和学院的要求,在今年3月至4月依次通过了论文预答辩、盲审,在5月正式答辩环节,经答辩委员会5名委员投票表决,一致同意他通过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兽医博士学位。张先生出具的《甘肃农业大学兽医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显示,他的论文答辩平均得分为84分。据他了解,同批通过正式答辩的有19名博士生。

张先生告诉记者,根据学校、学院相关通知,针对2025届博士毕业生,今年6月初,该学院邀请多人组成兽医专业学位教指委专家组,对19名通过正式答辩的博士生论文进行再次评审打分,90分以上为优秀,60分以下为不合格。这19人的总得分在70分至92分不等,他最终得了80分。教指委专家出具评阅意见后,该学院开会对19人的学位申请材料进行审议,经集体审议、投票表决,给出12人通过、7人暂缓授予学位的建议,这7人的总得分在70分至84分不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院通知(受访者供图)

张先生称,自己曾询问学院为何被暂缓授予学位,相关负责人回复,学院近两年有博士论文出问题,担心博士学位点被取消,因此被暂缓授予学位的博士生要再修改论文,等到今年12月再拿学位证。之后,张先生等人向学校提出申诉,经核查,学院通知7人再次修改论文并提交复核。经过复核,7人中有3人通过,包括他在内的4人仍被暂缓授予学位。

张先生无法理解,自己得80分没通过复核,得70分的人反而通过了复核,他认为不公平。记者注意到,该学院6月11日向张先生出具的《通知书》显示,该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张先生提交的兽医博士专业学位论文及学位申请材料进行了复核评定,并通过投票表决,形成暂不授予学位的建议,建议他根据附件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学位论文,并于2025年下半年重新提交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申请。

附件指出了张先生论文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文章中虽然根据修改意见添加了参考文献,但将参考文献标注到自己的结论中不规范,到底是自己的结论还是别人的观点?另有多处文献标注位置不合适,标题和结论中引入了参考文献,讨论反而缺乏参考文献。作为一篇博士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基本功。参考文献引用存在问题,学位论文的立论、真实性和可信性就存在问题,也影响到了作者的学术素养。另一方面是,论文第三、四、五章的讨论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图标不规范,有些柱状图中差异比较时标识符号不明确,数据统计方法缺失。对于指出的问题,张先生认为,这是“鸡蛋里挑骨头”。

另外,张先生质疑该学院组成兽医专业学位教指委专家组的程序、人员构成等是否合规?他向学院提出公开前述具体情况,学院并未作出明确答复。他表示,学院在决定哪些博士生暂缓授予学位时,存在选择性、针对性和随意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附件(受访者供图)

学院负责人:论文质量有保证,是提升博士培养质量的一个体现

6月20日,一位不愿具名、被暂缓授予学位的博士生对极目新闻记者称,有人读完4年可顺利毕业拿到博士学位证,有人得5年,甚至更久。他表示,该学院今年开展博士论文答辩、教指委专家再次评审工作,并未明确指出60分以上通过、60分以下不通过,从这个角度来说,学院的复核建议是否公平,不好评判。从分数量化的角度来说,分数低的人通过,分数高的人却没通过,这不公平。

该博士表示,近日他已收到学校研究生院的回复,“对方称,相关程序合理合规。”不过,他认为,对于张先生指出,决定哪些博士生暂缓授予学位时,是否存在选择性、针对性和随意性,需要学校、教育厅等上级单位全面核查、定性。

该博士生坦言,往年博士生正式答辩后并没有教指委专家组再评审再打分环节,学院针对2025届博士生设置了这个环节,“我多次询问设置这个环节是否合规,学院、学校却回复称复核结果没有参考这个环节。话语权不在学生这边,我很无奈。”

针对上述情况,6月20日,动物医学院一名包姓负责人对极目新闻记者称,针对张先生等人的申诉,学院都作出了答复,其中张先生向省级部门反映后,学院又进行了核查。每个博士生都有不同的诉求,他们希望早点毕业,可以理解。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制度,19名2025届博士生通过论文答辩后,根据专家的意见,学院建议有些博士生论文修改完善后再申请学位。部分博士生申诉后,学院重新核查,认为还有一些学生的论文仍需要修改,今年下半年再申请学位。例如,论文格式等方面还需要提升。

该负责人称,往年该学院确实有个别博士生论文出现问题,这两年学院一直在努力,提升博士培养的质量。论文质量有保证,才不会再次出现问题,这也是提升博士培养质量的一个体现,“如今,本科生的论文都会被教育主管部门抽检,研究生阶段的论文、科研更应该严格要求。”

申诉期间,张先生将此事反映至学校纪检部门和甘肃省教育厅。他收到的回复显示,研究生院称,两次做出是否授予学位建议的会议,合法合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肃农大(资料图)

国内一位已毕业的博士对极目新闻记者表示,一般答辩前半年开题,论文送盲审前进行预答辩,确定论文内容是否能达到博士毕业的要求。预答辩结束后修改论文,盲审的同时查重。前面这些环节都通过了,才能参加正式答辩。根据正式答辩意见修改论文后,再将论文提交至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评定的方向大到论文研究的课题是否符合学位授予范围,小到论文里有没有格式错误。”

该博士称,博士生被延迟毕业是正常现象,有的博士生5至8年才毕业。上述案例中,最终得70分的人通过,得80分的人被暂缓授予学位,可能会存在学位授予不公的问题。博士生被暂缓授予学位,不仅影响学生,还会对其导师的声誉等有影响。换个角度来说,张先生的论文被指出包括格式、文献引用不规范,缺乏系统性、逻辑性,引申到学术素养问题,这些是比较“致命”的。

该博士表示,之前各个学校对学位授予有相应的制度,自今年1月1日起,《学位法》正式实施,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要求更严。换言之,此前被发现过论文问题的学院,如果教育主管部门对其硕士、博士毕业论文抽检出的问题达到一定的比例,是有可能取消硕士或博士授权点的,这对学校的影响很大。

上一篇:教育部发布2025年第2号留学预警
下一篇:杜淳妻子王灿聊名媛培训班:你们把那些男人当傻子吗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