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澳门江湖)
近日大陆对台制裁再出重拳,精准打击台湾军工产业要害!续今年3月大陆暂停台湾省共计1496家厂商的产品进口的“穷台”政策,到大陆环台军演和启动W121航线是“困台”政策,如今中央正式出手锁住台军工能力的“弱台”政策,收复台湾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7月9日,商务部一纸公告,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毅然决定将8家台湾地区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同时禁止向这8家台湾地区实体出口两用物项,相关出口活动即刻停止。这一举措,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台海局势中激起千层浪。

这8家台企看似在普通民众中声名不显,实则来头不小,它们都是台湾军工产业的关键力量,若按性质划分,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台湾的“公有民营事业机构”,像汉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造船股份有限公司、龙德造船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这四家。汉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可追溯至1946年9月成立的国民党空军航空工业局,1996年改名后,高管多由台伪空军高级将领担任。它曾成功设计和生产IDF战斗机,在20世纪80年代,当大陆还在生产歼六、歼七、歼八时,IDF战斗机首飞成功,一度被海外华人誉为华人第一架三代机。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其性能逐渐落后,如今汉翔航空主要业务转向为台伪空军提供军机维修、改装与升级服务。再看国际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中国造船厂”,后因台当局“去中国化”改名“台船”,台伪海军众多自造舰艇皆出自其手,近年来还受乌克兰启发研发“魔鬼鱼”无人艇,妄图对大陆军舰发起自杀式攻击。龙德造船主要建造小船,为台伪军建造的“沱江级”导弹巡逻艇等多型导弹舰艇,被称为“辽宁舰杀手”,甚至香港部分消防船和水警巡逻船也出自其手。中信造船主要为台伪海巡署提供舰艇,而台伪海巡署对大陆渔民犯下的累累血债,中信造船也难脱帮凶之嫌,其还中标台伪海军新一代护卫舰建造计划,预计明年开造。

第二类是台湾的军工科研单位——中山科学研究院。该院于1969年成立,初衷是为建立台湾地区独立军工体系,应对中美建交后的武器断供风险,甚至蒋介石成立之初就有为造原子弹掩人耳目的意图,虽最终被美国叫停,但随后转行研发其他武器装备。目前隶属台伪“国防部”军备局,堪称台湾军事工业的“技术大脑”,台湾自造的天弓系列防空导弹、雄风系列反舰导弹、各种雷达系统、电子战装备、舰载武器系统、无人作战系统等,大部分都源于此。还记得被台伪军误发射、差点引发两岸冲突的雄风3导弹吗?正是出自该院之手。而台伪军手中被视为打击大陆三峡大坝“神兵利器”的“云峰飞弹”,射程高达2000公里,也是该院的“杰作”,岛内一些“台独”分子还借此大放厥词,妄图以之“摧毁三峡大坝,淹死几亿国人”。

第三类是台湾近年来冒头的军工私营企业,如经纬航太科技公司、仲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攻卫股份有限公司等。民进党当局为“军工自主”拨付大量资金,在原有军工体系外新成立不少“绿营军工”企业。经纬航太科技公司由罗正方成立,主营业务是无人机,已推出多款无人机及巡飞弹,还参与台美“无人机联盟”,罗正方在政治上极为高调,妄图以无人机“不对称战力”遏制大陆动武。仲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做监控和车库门禁系统,2020年开始向军工转型,主力产品“飞鱼”巡飞弹号称“台版柳叶刀”,此外还有多款无人机被台伪军采购用于反登陆作战。攻卫股份主要承担台伪军防弹衣、背心、盾牌、战术防割手套等产品的研发和供应,是台伪军主要的单兵防护产品供应商。

商务部的此次制裁,针对性极强,就是要对台湾军工产业进行一次精准打击。有人或许会质疑,这8家台企都在台湾,大陆的制裁措施能有效果吗?答案是肯定的。根据商务部禁令,被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的8家台企,禁止向其出口两用物项。“两用物项”既有民事用途,又有军事用途或有助于提升军事潜力,范围广泛,涵盖核相关物项、化学品、生物技术、电子设备与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机械与材料等诸多方面。
这些管制措施对台湾军工企业影响巨大。以中山科学院研发的雄风3超音速反舰导弹为例,2023年1月,台伪军在进行导弹例行维护时,发现送去瑞士维修的经纬仪,收到的快递竟贴着山东流亭机场的清关货单,原来核心零部件是山东产的。2019年1月,蔡英文视察台军天弓3导弹阵地后,中山科学院采购零部件,竟是一家台湾化妆品公司中标,该公司在淘宝购买大量零部件,贴上“MADE IN USA”标签交差,此事被发现后,虽中山科学院更换零部件,但导弹交货日期已拖一年之久。

台湾众多造船厂离不开大陆钢材、龙门吊,汉翔航空升级的F - 16V也离不开大陆提供的航空铝合金、惯导装置和传感器。就连一直嚷嚷着搞“非红供应链”的经纬航太科技公司,其“豺狼JACKA一号”无人机螺旋桨驱动马达上也印有“MADE IN CHINA”字样。由此可见,台湾军工产业对大陆供应链依赖极深,大陆出口管制,无疑卡住了台湾军工的脖子。

此次大陆的出口管制,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最终还是出手。过去20多年,大陆对台湾一直秉持温和态度,台湾产品滞销,大陆企业帮忙消化;台湾需要物资,大陆慷慨供应。然而,换来的却是全岛绿化,即便马英九这样相对亲近大陆的人,也在发言时对大陆打脸,要求考虑台湾人的想法,可台湾又何曾考虑过大陆人的感受?

如今,台湾岛内政治局势风云变幻,“大罢免”进入最后投票阶段,若罢免案通过,民进党将彻底掌握行政与立法权力,“急独”之势愈发明显。就在商务部公告前夕,台伪军启动史上最长“汉光41号演习”,10天9夜动员2.2万兵力演练“联合反登陆”“纵深防御”,公然展示“以武拒统”姿态。
在此形势下,大陆政策必须与时俱进。我们不能再坐视大陆善意被曲解,经济让利成为台湾对美军购资金,大陆提供的物资零部件变成伤害解放军士兵的武器。台湾涉及军工的企业众多,除这8家外,还有台伪国防部军备局生产制造中心多家工厂、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对这些企业,一个都不能放过,废掉台湾军工能力,刻不容缓。

如果说今年3月大陆暂停台湾省1496家厂商的产品进口是“穷台”,环台军演和启动W121航线是“困台”,那么此次对台湾军工企业出手制裁,便是“弱台”。“穷台、困台、弱台”政策密集出台,标志着大陆对台策略已发生根本性调整,向收复台湾迈出了关键性一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顺应大势者昌,逆潮流而动者必将被碾压成齑粉,台湾当局是时候做出正确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