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汽车产业正处于深度变革期,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浪潮加速技术体系和产业格局重构。作为汽车研发体系的“引擎”与“试验场”,工业仿真软件不仅是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支柱,更是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标志之一。
面对工业仿真软件长期被国外产品垄断和系统性“卡脖子”等问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以“百大工程”为战略牵引,聚焦核心软件自主化攻坚,打造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系统级仿真软件平台Cautosim,助力我国汽车研发领域软件加速国产替代化。
Cautosim是国内首款面向汽车领域的Modelica通用多学科DAE/ODE求解引擎,围绕系统仿真“建模—求解—分析”全流程关键环节,实现电、热、磁、力、流等多物理域的高效协同仿真,核心模块完全自主可控,具备国际先进的算法灵活性、稳定性和并行计算能力。引擎支持模型级并行,应用高维插值、初值优化、采样步长调度等先进技术,构建适配不同复杂工况的定制化求解策略,在支撑系统级建模仿真方面实现跨越式提升。

强化自主研发创新,供给国家所需产业所急
依托自研引擎,中汽中心完成国内首套面向汽车行业,辐射整个工业领域的系统仿真软件Cautosim的体系化构建,并连续两年发布商业化产品。
灵活部署与高效建模方面,提供开发版(侧重模型定制开发与调试)、企业版(侧重场景应用与丰富专业库)及云平台(支持协同建模与模型库管理)三种模式,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其中,开发版开放文本模式,满足高阶用户深度定制,建模效率提升达40%。
多物理域协同与高精度求解方面,集成前处理建模器、高性能求解器、后处理可视化分析器等核心工具,覆盖整车动力经济性、整车热管理、“三电”热管理、液压底盘等典型场景。求解器在精度上与国际主流软件相当,关键性能参数仿真精度达到95%以上,核心参数预测误差控制在±5%以内,实现“既准又快”。
智能化辅助与深度分析方面,提供批量仿真调度、敏感性分析、优化算法等强大辅助工具,支持多工况、多目标优化任务。支持多种曲线处理、仪表盘(二维视图)、分屏显示、报表生成及3D动画回放(如新增的人体舒适度评价功能,动态展示乘员舱热平衡体感指数)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
开放互联生态方面,内置丰富接口(FMI, TCP/UDP, S-Function, 一三维联仿,实时机交互等),无缝对接MBSE上下游工具链及第三方软件(如MATLAB/Simulink),实现高效联仿,破解工具孤岛。
云端协同与性能跃升方面,云平台支持多人协同建模与模型库管理。深度优化内核性能(并行仿真、高维插值等),显著提升复杂模型求解效率和稳定性,并积极探索与云基础设施的深度集成,提升数据处理与服务托管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持续进化与场景深化方面,持续迭代新增核心功能,包括状态机(图形化搭建控制策略,提升逻辑建模效率与准确性)、高效表格编辑器(处理百万级MAP数据)、工程热力学图(压焓图/温熵图辅助空调系统优化)、整车热管理一体化评价等在内,不断拓展应用边界。
构建高精度模型库体系,夯实产业底座自主能力
高质量模型库是体现仿真软件竞争力的“尖端武器”。通过构建融合机理模型、经验模型与数据驱动模型的混合建模体系,搭建电、磁、热、机械、流体五大通用模型库与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电驱、动力学、整车等专业场景库,累计模型数量超2260个,广泛覆盖新能源汽车关键系统与未来智能网联汽车架构。
持续构建面向Modelica语言的全生命周期模型开发环境,结合自研建模语言解释器与模型管理平台,实现模型透明化、结构化、标准化开发,有效支撑行业快速集成、复用与迭代更新。迭代新增4个专业模型库(如液压、热液压)、100多个专业模型及CO2等新介质物性,模型库持续丰富与优化,整体精度和稳定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能效评估、性能预测等提供深度支撑。

深化工程验证应用,加速国产替代落地
坚持“源于工程、回归工程”,以行业真实场景问题解决为牵引,在头部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中广泛部署试点应用,力求产品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基于Cautosim的实践案例(如整车性能分析、多源系统热管理、CO2超临界循环、三电热管理等)充分验证了其在仿真精度、运行效率、开放性等方面的领先性。
重视自主可控知识产权体系构建,在国内外同步推进专利、软著等布局,已申请和授权相关专利34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6项。Cautosim以不同方式应用于超过75家企业、高校及科研单位,收集并迭代优化800余条用户反馈,产品不断升级优化。通过业务合作、软件部署推广,形成从基础软件平台、行业模型库到应用服务的一体化推广链条,在整车动力经济性和热管理方面初步实现国产化替代落地。
协同构建生态体系,打造汽车工业软件创新高地
为打通工业软件“底座---平台---生态”全链路闭环,中汽中心积极联合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打造跨行业共建共享的开放协同体系。在底层技术层,推进编译器、几何引擎、优化器、显示引擎等核心模块的模块化、组件化、插件化开发,形成支撑多语言、多平台、多场景扩展的工业级基础能力。同时,积极推动行业技术突破与数字化转型,建立仿真建模标准体系、模型库接口规范体系、数据互操作协议体系等基础标准,构建“标准+平台+服务”三位一体的框架,加快形成产业链统一技术规范。新成立子企业中汽软件(深圳)有限公司已与上海煊翊、北京世冠、南京天洑、深圳泊松、成都赢瑞等国内优秀工业软件供应商在产品、技术、客户服务、生态构建等多维度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打造完整的国产工具链。
未来,中汽中心将以打造“自主可控、国际领先”的汽车工业仿真软件底座为使命,持续发挥行业技术引领与生态整合能力,深化工业仿真软件底层技术攻关,加快推动国产化平台“可用、好用、易用”,打造支撑全生命周期、全场景、全价值链的仿真工具体系。加快推进Cautosim云端部署,实现云端并行计算目标,支撑AI辅助建模、数字孪生实时运算等前沿能力落地。加快完成新一批热、液压、电、磁等学科模型库开发和20余项关键算法升级,推动企业应用覆盖面扩展和跨行业扩容。加快实现技术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为我国汽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责任编辑:张任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