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陪着哥哥走完余生”

本文转自:合肥晚报

“我要陪着哥哥走完余生”

手足情深,演绎人间大爱

黄其义和妻子桑玉珍。

黄其义打理院子里的小菜园。

黄其义喂哥哥黄其胜喝水。

在肥东县包公镇青春社区一处平房里,78岁的黄其义用布满皱纹的双手,利索地为83岁的哥哥黄其胜擦身子。弯腰起身时,黄其义停顿了一下,“上了年纪,不如以前轻巧了。”黄其义笑着说。

从黑发少年到白发老人,这场跨越数十年的守护,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默默演绎温暖的亲情故事,成为邻里间传颂的佳话。

不离不弃 照顾五十余载

“要不是我弟弟和弟媳这么多年照顾我,我哪能活到现在啊?”这是瘫痪卧床的黄其胜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黄其胜兄妹6人,四男二女,黄其胜在男孩中排行老二,黄其义排行老三。上面还有一个大哥、大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妹妹。

从小,黄其义就知道自己的哥哥跟别人不一样,他不仅不能上学,连走路都非常困难,需要全家人保护他。原来,黄其胜在十一二岁时,时常感觉到脚趾疼,后来慢慢地两条腿不能行走了。

幼年时的记忆是清晰的。黄其义记得,哥哥生病后,一家人开始四处奔波,求医问药,跑了不少医院。“父母是操碎了心,一心想治好哥哥的病。记得小时候家里还请过中医,来给哥哥针灸。”黄其义记忆犹新。怎奈当时医疗水平有限,加上家里条件也跟不上,黄其义只是知道哥哥的病是小儿麻痹症引起的。

“从小父母就告诉我,要尊重哥哥,好好照顾他。”黄其义说,所以打记事以来,他就学着帮哥哥送饭、洗衣服等,这一照顾就是半个多世纪。

夫妻齐心 演绎亲情无价

记者走进黄其胜的房间时,没闻到一点异味,地面、床上干干净净,一个角落的柜子旁还放着盒装的牛奶和零食。今年83岁的他,尽管瘫痪在床,但面色红润,说话中气十足,看起来精神还不错。村里人都说,这得归功于黄其义的悉心照顾。

说话间,只见黄其义正在给躺在床上的黄其胜喂水,他先用一根吸管,然后将水端到哥哥嘴边,等哥哥喝完,他再用毛巾擦拭嘴角留下的水渍。

在黄其胜年轻时,虽说双腿不能走路,可他凭借着双手扶着板凳,也可以在家里自由活动。那时家里有父母和兄弟姐妹,相互照应。随着父母的离开,再加上兄弟姐妹各自在外地工作生活,照顾黄其胜的任务就落到黄其义身上。

“我们是兄弟俩,照顾他责无旁贷。关键是我妻子几十年来,也跟我一起照顾哥哥,而且毫无怨言。”在家中,黄其义感慨地说。

的确,从妻子桑玉珍嫁给黄其义的那一刻开始,黄其胜就已经双腿残疾。这么多年,她一直默默地陪着丈夫,一起照顾哥哥。“他俩是亲兄弟啊,照顾他也是人之常情。”桑玉珍从没有过反对。一开始,黄其胜毕竟还能用双手“行走”,照顾起来也没有那么麻烦。可十几年前,黄其胜突然不能翻身,便瘫痪在床。从此以后,他的吃喝拉撒全部在床上。

“2011年5月3日,哥哥突然说,起不来身了,连翻身都困难,从此以后,他连床也下不了。”黄其义提起哥哥瘫痪的日期,心生感慨。“当时我跟老伴整宿整宿地守着,他上半夜,我下半夜,不敢合眼。”桑玉珍说。

瘫痪后,黄其胜心里发急,产生了轻生的念头。黄其义和桑玉珍发现了这个苗头后,一方面言语安抚,宽慰他的心情。另一方面,他们把家中锋利的东西都收起来,甚至连感冒药都不让他接触。

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3个月后黄其胜的状态有所好转。“我很幸运,能有这么好的弟弟弟媳。”黄其胜哽咽地说。

悉心呵护 传递兄弟温情

一日三餐、喂水、喂饭、擦洗,黄其义忙个不停。长年卧床的病人,最要紧的是卫生问题。由于哥哥多年瘫痪在床,为了让哥哥身上没有异味,保持皮肤干净清爽,黄其义每天都要给哥哥换好几次纸尿裤、护理垫。“临睡前,我总要看看他,换一个纸尿裤。”有时半夜起来,黄其义起身查看哥哥是否盖好了被子,还给哥哥翻翻身。

在黄其胜的房间,记者看到了一个电视机和一个风扇。“电视是给他看看解闷的,这两天天热了,不给哥哥搞个风扇可不行。”黄其义说。在床头的一角,记者还看到一个按钮,原来,这是一个呼叫器,只要哥哥有需要或者哪里不舒服,按下按钮,在另一个房间的黄其义,就可以及时听到铃声。

79岁的桑玉珍尽管腿脚不便,但还是坚持变着法子给黄其胜做一日三餐,少油盐,注意营养搭配。“不过是多双筷子、多个碗的事。”桑玉珍说,“他年轻时,还帮我看看小孩。想到这些,人不能忘本,该照顾就要照顾。”

黄其义家的屋后有一片菜地,种了很多生菜。桑玉珍介绍说,黄其胜非常喜欢吃生菜。“我们经常用生菜烧一些肉汤,盛上饭加上菜和肉汤一大碗,他一顿正好吃完。”

黄其义每天要进出哥哥房间10多次,不为别的,就担心哥哥一个人躺着太寂寞。没事的时候,他也总是喜欢跟哥哥说说话,分享身边的琐碎小事。

照顾哥哥这么多年,黄其义从未出过远门,偶尔去趟子女家,也只是歇歇就走,从不过夜。无论出门多久,他的心里总是放不下对哥哥的牵挂。前几年,哥哥身体不适,住院了十几天,黄其义更是贴身照顾,寸步不离。

良好家风 引领晚辈向上向善

“这几十年,没有我弟弟照顾我,怎么可能活到现在?是我拖累了他!他因为照顾我,耽误了好多事情啊!”黄其胜说。

原来,从年轻时候开始,黄其义在家里就是一把好手,种田、干家务里里外外一把抓,曾经还在村里开办一个加工厂,生意十分红火。随着黄其胜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黄其义只得停下手中的活,专心照顾哥哥。

家风有传承,长辈们的亲情厚爱也传递到了下一辈。受父母的影响,黄其义的几个孩子也对这个身体残疾的伯父十分照顾,每次从外面回家,都给黄其胜买这买那,还与其聊天逗乐。“我现在睡的护理床就是孩子们买的。”黄其胜感慨地说,“他们还帮忙剪指甲,洗澡。”

值得一提的是,黄其义不仅在家里数十年照顾哥哥,在村里也是团结群众,一心干事。在60来岁的时候,黄其义还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黄其义照顾瘫痪在床哥哥时,青春社区党委积极伸出援助之手,通过群众评议、公开公示等途径,为黄其胜办理五保供养待遇,每月可以领取1000多元,缓解了黄其义的经济压力。此外,社区还为黄其胜争取到居家养老服务,针对他的现状,定期配送新鲜的水饺与面包,安排人员定期上门理发。这些善意让黄其义、黄其胜兄弟十分感动。

日复一日,黄其义深藏苦和累,悉心照顾着哥哥。他说:“我好好服侍,希望哥哥生活得更好点。”

合肥晚报-

合新闻记者 何芳芳 通讯员 黄燕飞

发布于:北京

上一篇:小明剑魔又在自欺欺人,细数吃外卖的各种好处,被吐槽太卑微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