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毛九24年净利暴跌近九成 太二餐厅销售锐减

作者 |郑皓元 赵雪莹|实习生

主编 |陈俊宏

近日,九毛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9922.HK,下称“九毛九”)发布2024年度业绩公告,称2024年实现营收60.74亿元,同比增加1.4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580.70万元,同比下降87.69%;年度溢利4480万元,同比减少90.7%,这也创下九毛九自2020年上市以来业绩最大降幅。

上市仅五年,其市值从巅峰期的500亿港元跌至40亿港元,已缩水超90%,截至2025年4月1日,其股价跌至2.80港元,市值仅39.13亿港元。目前,其面临太二酸菜鱼主品牌热度降温,第二曲线“怂火锅”增长乏力,多品牌策略陷入瓶颈等多重问题,预制菜冲击更让其雪上加霜。

净利骤降近九成 各品牌全线承压

九毛九在业绩公告中将净利暴跌归因于三方面:1.餐饮市场竞争加剧叠加外部环境变化,导致同店收入下滑;2.闭店及经营不善引发的一次性闭店与资产减值损失约1.35亿元;3.政府补贴及税收优惠减少,叠加汇兑损失增加。

分品牌来看,九毛九的主品牌增长出现明显失速。作为九毛九营收占比超七成的“现金牛”,太二品牌增长已显疲态。2024年其营收较上年同期微减1.4%至44.13亿元,而2023年增速高达44.26%;2024上半年其净利润同比骤降67.47%,全年净利润则不足5000万元,较2023年的4.5亿元缩水近90% 。对此,九毛九在财报中表示,是由于在该年度的外部环境变化及餐饮市场的激烈竞争下,集团太二餐厅的同店销售减少。

其他品牌也全线承压。财报显示,由于九毛九自营餐厅数量减少,以及顾客人均消费的减少,九毛九收入同比下降了13.2%至5.46亿元。怂火锅与其他品牌收入虽分别同比增长11%、201.4%,但怂火锅营收占比仅为14.7%,其他品牌营收占比3.6%,两者相加合计占比还不到20%,难以拉动整体业绩。

九毛九各品牌的盈利能力也不容乐观。财报显示,2024年,太二店面经营利润率下降6.1个百分点至13.2%,怂火锅店面经营利润率下降3.6个百分点至13.2%,九毛九店面经营利润率下降2.2个百分点至15.4%,仅其他品牌店面经营利润率增加2.1个百分点至4.3%。

此外,成本攀升也挤压了门店利润。财报显示,2024年九毛九单店运营成本显著抬升,使用权资产折旧达5.77亿元(+18.8%),但全年净新增门店仅81家(远低于2023年170家),单位拓店成本激增。同时,员工成本增至17.27亿元(+13.1%),装修及设备采购推高其他资产折旧至2.91亿元(+23.9%),水电费2.53亿元(+15.5%),广告费1.04亿元(+23.2%),叠加融资成本1.11亿元(+19.5%),多项刚性开支持续攀升。

“微利”困局与资本退潮

2024年,餐饮行业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面临巨大挑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餐饮收入升至5.57万亿元,但增速由2023年20.4%大幅下降至5.3%。红餐大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餐饮人均消费降至39.8元,同比下降6.6%,消费降级造成供需错位,各大连锁品牌为争夺客源,选择集体降价,价格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为争夺客源,连锁品牌集体降价。自2024年5月,呷哺呷哺新菜单的单人套餐及双人套餐价格全面下调,平均客单价不超过60元,套餐均价降幅超10%;和府捞面部分产品价格下降约30%;乡村基门店的“川式小煎鸡饭”“宫保鸡丁饭”等四款产品降价,降价幅度约19%-25%,“价格回到2008年”。

价格内卷之下餐饮市场陷入“微利”困局。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餐饮业利润总额为1.8亿元,同比下降88.8%,利润率低至0.37%。

受此影响,曾经的“顶流”太二酸菜鱼也加入了价格战。自2023年5月,太二酸菜鱼便持续降价,菜品价格直接腰斩至35-50元不等。财报显示,2021-2024年,太二酸菜鱼的客单价从80元持续下滑至71元,降幅11.25%。为迎合消费者,太二还打破了此前“4人以上不接单”等既有“规矩”,并不断丰富菜品体系,在广州、深圳等地上新“不辣酸菜鱼”。

然而,太二酸菜鱼降价策略并未有效刺激客流量和翻台率。财报显示,太二酸菜鱼的翻台率由2021年的4.4波动下降至2024年的3.5,太二的翻座率由2021年的3.4波动下降至2024年的2.5。

其他品牌的相关数据也不容乐观。客流量方面,怂火锅翻座率从2023年的3.0降至2.5,九毛九翻座率从2023年的1.8微降至1.7;翻台率方面,怂火锅翻台率由2023年3.8降至2024年2.9,九毛九翻台率由2023年2.9降至2024年2.7。

值得注意的是,太二门店多以直营模式为主,但太二却频陷食安问题风波。2024年12月25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太二酸菜鱼(广州太二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北京一门店的筷子上检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而被处罚。截止2025年3月31日,黑猫投诉平台上,相关投诉有 196 条,主要集中在菜品中有异物、用餐后出现不适等食安方面问题。

此外,尽管太二酸菜鱼宣称“活鱼现做”,否认使用预制菜,但据相关报道,其大部分菜品依赖半成品加工。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酸菜鱼预制菜均价仅30元。相比之下,消费者在太二家却要花费上百元,九毛九管理层坦言:“消费者宁愿花30元买预制菜,也不愿为门店溢价买单。”

餐饮股在资本市场上的估值逻辑崩塌。九毛九股价较2021年高点跌去95%,市值蒸发超450亿港元;呷哺呷哺自2021年以来股价持续走熊,累计跌幅超过95%,市值仅剩8.91亿港元;海底捞2024年在消费市场整体低迷的环境下,即便交出营收净利双增成绩单,但股价仍持续下跌,2023年股价全年下跌36.76%,2024年内跌幅达10%,反映出投资者对“拓店驱动增长”模式的悲观预期。

多品牌策略失效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全国酸菜鱼门店超2.6万家,但2024年关店数反超新开店数,行业进入“淘汰赛”。在行业同质化、价格内卷、预制菜等夹击之下,九毛九也开展了一系列自救组合拳。

九毛九近年不断尝试多元化,却屡屡碰壁。2023年企业推出了高端牛肉火锅品牌赏鲜悦木,并在2024年2月又推出贵州酸汤火锅“山的山外面”,但目前“山的山外面”火锅仅有20家门店,规模尚小,尚未展现出足够的竞争力。与此同时,此前成立的精品粤菜品牌“那未大叔是大厨”和烤鱼品牌“赖美丽”也因盈利不佳陆续被出售。

运营模式方面,九毛九开始发展加盟业务,加速抢占市场份额。2024年2月,九毛九宣布将开放太二酸菜鱼及新品牌山的山外面酸汤火锅加盟。财报显示,上半年引入的加盟/合作业务,为公司带来1041万元的管理服务收入。截至2024年末,太二、九毛九加盟店分别为11家、1家,远低于其自营店623家、70家。其新品牌“山的山外面”合计16家加盟店,4家自营店。老品牌加盟店的拓店速度慢于新品牌。

被寄予厚望的怂火锅2024年占比仅14%,且翻座率、翻台率从和顾客人均消费均在下降,同店销售额下滑31.6%,未能与海底捞(人均110元)及呷哺呷哺(人均67元元)形成差异化。

值得注意的是,强化供应链建设或成为九毛九的破局点。2024年下半年,太二宣布与美团达成战略合作,开设“卫星店”以覆盖外卖消费人群,进一步强化线上业务。随着国内预制菜产业赛道升温,九毛九也开始尝试在商超及线上零售渠道,推出加热即食的“太二酸菜鱼”“九毛九红焖羊肉煲”等预制菜包。与此同时,广州南沙供应链中心预计在2025年内投入使用,有效降低现有供应链的产能压力,确保主要食材供应稳定及更好地减低食品安全风险。

财报显示,2024年,外卖卫星店带动期内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8%至10.43亿元,外卖业务营收占比17.2%,较上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预制菜包带动货品销售收入激增约7倍至1.39亿元。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2024年,整个消费的信心、消费的意愿、消费的能力也是持续下探。在持续下探的情况下,如何去保持核心竞争力成为关键。在价格方面的调整,应该符合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也符合消费端对于高性价比的核心需求和诉求,所以可以看到有很多的头部企业,包括一些知名的企业,整体的利润率都是在下降。但是,这其实也是洗牌的过程,餐饮消费的红利还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从长期面来看,还是看好餐饮行业。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