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乡大学城“火”了一块冰

凝胶冰雪文创产品。

本报记者 陈强

上午在房山与企业洽谈应用场景、接待参观者、接受两家媒体采访,中午到顺义参加HICOOL2025全球创业大赛路演活动,下午去河北唐山中试基地优化产品工艺,晚上还要和学生们讨论学术……这是北京凝基新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凯3月26日的行程单。

这家位于房山区良乡大学城的公司,掌握着一项核心科技——永不融化的凝胶冰雪。这种国际首创的新材料,90%以上的成分是水,视觉、触感几乎与自然冰雪相同,但相比自然冰雪,凝胶冰雪在环境升温时不会融化,更不会有水珠滴落,在冷链物流、户外冰场、文创产品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很大的应用前景。

“搞技术我在行,办公司没经验”

天气越来越热,凝胶冰雪却越来越“火”——凝基新材公司正在为蒙牛等明星企业生产冷链物流产品;计划在山东、河南等地建设室内冰场;将在北京动物园、欢乐谷、王府井销售第二代文创商品“凉宝宝”……“前年年底我们公司成立,1个月后完成融资,估值1.2亿元。去年我们营收300多万,今年的目标是营收2000万以上,估值达到5亿元!”张凯说。

张凯不仅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还是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他曾在北京大学读博士、在英国留学、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当访问学者……“诞生于高校的科技成果能这么快实现转化,有这么好的发展前景,是因为有一系列利好因素叠加,为我们铺就了一条‘高速路’。”他的语速像公司发展速度一样快。

张凯研究水凝胶技术多年,凝胶冰雪的诞生,得益于“科技冬奥”。成功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后,凝胶冰雪受到投资者关注,不少人建议张凯创业成立公司,但他有很多顾虑,“搞技术,我在行;办公司,一点经验也没有。高校科研成果去做转化,办公场所、生产线、应用场景都需要钱,融资环节层层审批通过不了怎么办?”

机制创新为教师创业解烦忧

转机发生在2023年初。北京理工大学创新性地提出了“先赋权后行权”新机制,即经论证后,由学校批准教师先行创办学科性公司,并授权该企业对职务科技成果实施转化;经过一定期限,待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学校再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入股。

“保留所有权,赋予使用权,股权变期权。”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韩兴杰说,这种模式既保证了教师创业的规范性,又切实提高了企业组建和后续运行效率,并充分保障了学校的预期收益。技术转移中心还安排专门团队协助凝基新材公司开展融资和市场推广等工作。

与此同时,北理工所在的房山区也送上了一系列创新机制。比如,免费使用3500平方米的独栋办公楼3年,免费使用3000平方米的良乡体育场开展中试和商业化推广,在高端制造业基地建设2000平方米的自动化生产基地……有了标准制度和流程、免费的办公用房、应用场景,张凯的后顾之忧成功解除了。

房山打造“环大学城科创圈”

汇聚了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6所高校的良乡大学城,已经有23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房山区落地。凝胶冰雪仅仅是其中之一。

良乡大学城管委会副主任周琳玕说,房山有百亿规模新材料产业基金,有充足的产业承载空间,正在继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尽全力让凝胶冰雪这类诞生在高校的科技成果就地快速转化。

张凯表示,房山的招商引资工作并不局限在某个部门,而是全区各个部门都在努力服务企业,“我们负责茁壮成长,政府负责提供阳光雨露。”已经在良乡大学城工作了13年的他,不仅在这儿创办了公司,还买了新房子,准备全家人都从城区搬过来,小孩也要过来上学。

如今,随着良乡大学城各高校的科研成果就地转化,越来越多高校师生把家安在了这里。近年来,房山为高校教职工和科研人才筹集了上万套房源,还建设了时代广场、龙湖熙悦天街等商业配套项目,北理工附属实验幼儿园、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已经投用,清华附中房山学校高中部也已开工建设……房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着力打造“环大学城科创圈”,让更多教学科研人才留在房山。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